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当前位置:首页>>

【善行】一位眼科医生的海上救援情结

    记者第一次认识黎源,是通过网络上一张摄于2017106日的新闻照。照片里的他穿着潜水服,双手抱着刚从海底搜救上来的一名溺水者,疾步走上码头阶梯。


和许多市民一样,记者当时仅仅知道黎源是一名海上搜救志愿者,却不知道他已年过半百,为了寻找两名落海失踪的男女青年,他和另外几名志愿者从凌晨4时多开始,在海里搜救了整整3个小时。

 

我体质好,潜泳水平还可以,而且是医生,这点辛苦算不了什么。只可惜,终究救不活他们" 。近日,黎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叹息道。


记者了解到,黎源是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北海海豚救援队(现已发展成为北海海上搜救志愿者协会)发起者和组建者之一,长期参与海上险情潜水搜救工作。多年来,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只要一接到险情搜救电话,他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援,不管白天黑夜,无论严寒酷暑,从来不求回报。直到那张搜救照片在网上传播,单位领导及同事们才知道他默默做了那么多好事。

 

 收到最好回报,种下救援情结

我擅长游泳和潜泳,能用这个特长去救人,我的心里很舒坦。黎源对记者坦言,其实,早在20多年前,我就收到了最好的回报。


黎源的水里救人经历,始于少年时期。14岁那年,他在桂林老家的河里游泳,顺手救起了一名不慎从母亲背上掉下来的婴孩;18岁那年和高中同学去游泳,同学中途溺水,他冒着差点被淹死的危险,奋力将同学救起;19岁那年,在广西医科大学读书的黎源与几个同学去邕江游泳,又合力救起了一名不慎溺水的女医生。


善行结出善果。1995年的一天,黎源年幼的儿子不小心掉进水库。危急关头,黎源的一位好友看到,迅速跳进水里,把孩子救了上来。


我救了别人,别人又救了我儿子。这不就是上天对我的最好回报么?黎源说,这场有惊无险的经历,在他心里种下了很深的救援情结。“能帮就帮”,从此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

 

组建救援队,让救援更有力量

2010年的一天,黎源和潜水教练兼好友许建本接到一个求助电话,请求他们搜救一名淹没在海里的少年。两人二话不说,立即携轻潜装备赶到现场,潜入水里把溺亡少年打捞了上来。看到家属悲伤的样子,黎源和许建本百感交集。


“如果少年的遗体找不到,家属该有多么心痛!”黎源和许建本商量着组建一支救援队,在社会有需要时,及时伸出援手。就这样,2013年,北海海豚救援队成立。多年来,海豚救援队成为北海海事部门开展海上险情处置和搜救工作的主力军。


医生这一职业特殊,每天为了病人夜以继日地工作,难得有休息时间。然而,黎源在休息时间接到险情求助电话,总是毫不犹豫放弃休息,马上赶赴现场。不辞辛劳、不分昼夜参与救援,是黎源以及海豚救援队其他志愿者的真实写照。


2014年开始,海豚救援队很多次救援行动,都被北海热心泳友大海豚(网名)记录下来,并发布在北海一家网站上。


北海海豚救援队进行水下搜救演习。图片来源网络


他们这支队伍的善行感动北海,应该让更多人知道。提起黎源,大海豚更是赞不绝口,黎医生每次参加救援行动总是冲在前面,不管水底环境多么恶劣,从来没有丝毫犹豫。


记者了解到,有一次,黎源和救援队伙伴跳进漂着约七、八厘米厚油污的海里,潜入海底寻找被困在翻船机舱里的遇难船员。完成任务上岸后,他们发现,戴在手上的医用手套被油污腐蚀得厉害,轻轻一扯就烂了。而附在身上的油污,用掉两包洗衣粉都搓不干净。


我也曾遇到过在海底氧气用完了而信号绳没有反应的惊险情况,好在我有一颗淡定的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最终游上水面,化险为夷"。黎源笑着对记者说,我是医生,是救援队的潜水指导员、安全员,可以很好地应对水下各种复杂情况。我有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冲在前面?"


工作救援两不误,尽己所能付出

黎源在救援队是核心力量,在单位是骨干医生,其精湛的医术和耐心细致的服务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还曾获海上搜救志愿者先进个人奖。


黎医生非常敬业,医术好,对患者很有耐心,找他看眼睛的人特别多"。

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护士林玲告诉记者,虽然患者很多,但黎医生给每位患者看病都非常认真,从来不因为到了下班时间而应付了事。为此,他经常延迟下班,一点怨言都没有。林玲感慨地说,众所周知,医务人员非常忙。可黎医生有空的时候就去做公益,实在是难能可贵。


“医者父母心。工作虽忙,救援也不易,但这都是我想去做的,所以不觉得苦,反而觉得踏实。我总想着,不管是在医院里还是在海上,能救一个算一个。”黎源表示,他会继续践行“爱心奉献大海,忠诚守护生命”的承诺,在不耽误病人就医的前提下,将海上救援工作进行到底。同时,也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热心人士加入北海海上救援志愿者队伍,让救援更有力量,让社会多一些温情。




[ 2018-02-27 16:41 ]信息来源: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责任编辑: